7月8日,河南省召开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战启动会。会上公布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《关于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检测分析有关情况的通报》,首轮三级公立医院绩效“国考”成绩张榜。
2018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由国家卫健委主导,共2398家三级公立医院(其中,综合医院1289家,专科医院576家,中医医院533家)参与。考核内容分为医疗质量、运营效率、持续发展、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。 此次考核也被成为三级公立医院的“国考”。河南省仅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考核成绩为A+,进入全国前100名行列。
A+等级2所
A等级4所
7月9日,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(以下简称郑大二附院)亮出“国考”成绩。在全省42所参评综合医院中,郑大二附院排名第二。 在全国1153家参评的综合医院中位列第89名,总得分为784.5,考核成绩为A+,位列河南省参与考核医院中的第一等级。 这也是河南首家自行公布“国考”成绩的三级医院。值得注意的是,国家卫健委并未公布本次成绩排名,而是进行了整体考核成绩的解读。编辑对解读中关于河南参评的三级公立医院部分进行了梳理。可以看出,河南三级公立医院的“国考”成绩喜忧参半。分析全国三级公立医院2016年至2018年病案首页数据,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异地就医患者数量高于2016年、2017年。解读中指出,全国流出患者数量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安徽省、河北省、江苏省、浙江省和河南省。患者流入最多的省份前5名分别为上海市、北京市、江苏省、广东省和浙江省。患者流出较多的省份,除长三角及邻近省份由于经济发达、交通便利等因素外,其他省份三级公立医院整体偏弱,难以满足当地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。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门诊患者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4分和90分。其中,住院患者满意度最高的5各省份依次为江苏省、上海市、山东省、湖南省和河南省。住院患者对医务人员对患者家属态度、医务人员回应性和疼痛管理的满意度最高,对出入院信息及手续、医生沟通、饭菜的满意度最低。
2018年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医院财政直接补助收入占总支出的比重为7.73%,较2016年和2017年分别提高0.24%和0.29%。
15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17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。
补助占比最高的5个省份是西藏自治区、青海省、北京市、江西省和山西省,最低的5个省份是湖南省、河南省、河北省、山东省和湖北省。
4、河南三级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较低
考核数据显示,2018年仍有10.46%的三级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低于30%,主要分布于辽宁省、河南省、河北省。
与患者满意度较高的情况不同,医务人员满意度仍然不高。最不满意的是薪酬福利、工作内容和环境,反映出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重,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有待改善。
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省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争先战启动会上 指出,全省将启动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。力争在2020年底,全省基本建立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;2022年 ,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。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由医疗质量、运营效率、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4个方面构成。医疗质量包括功能定位、质量安全、合理用药、服务流程4 个部分。 其中,微创手术占比、三级手术占比等指标体现医院功能定位;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、低风险组病例死亡率等指标反映质量安全;抗菌药物使用强度、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等指标考核合理用药;电子病历应用功能水平分级等指标体现医疗服务效果。运营效率包括收支结构、费用控制两个部分。 其中,医疗盈余率、人员经费占比等指标反映医院医疗收入结构,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目标;医疗收入、次均费用、次均药品费用增幅等指标反映医院主动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情况。持续发展包括人员结构、学科建设两个部分。 其中,麻醉、儿科、重症、病理、中医医师占比等指标反映医院人员结构;人才培养经费投入占比、专科能力等指标反应医院发展和持续运行情况。满意度评价包括患者满意度、医务人员满意度。 其中,门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反映患者获得感;医务人员满意度指标衡量医务人员积极性。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年度实施,考核数据时间节点为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,考核程序包括医院自查自评、市级年度考核、省级年度考核、国家监测分析四部分。此外,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省直二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, 2020年12月底前完成对全省绩效考核数据分析评价, 并抽取部 分二级公立医院进行现场复核。